没有教师诗意的情感和审美,就没有学生的智力发育。 ——苏霍姆林斯基
01
疫情居家,轻叩诗歌心门
当下,我们正面临自2020年初以来最大的一轮疫情袭扰,学校的老师与孩子们还没有在校园呆多久便开始了居家隔离、“停课不停学”模式,每日在上课、核酸检测中度过。而问思辨分组教研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我们一轮又一轮的培训。
在本周3月30日的四年级社群学习中以《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怎样在“行”中落实核心概念:如何展现诗歌的魅力?》为主题开展了我们的问思辨教学研讨。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试看
更多完整视频请前往问思辨官网收看
02
以问促思,同侪共研教学深度
看完以上的视频,老师们开启了热聊模式,与专家导师共同探讨对本单元的教学问题。
以下分享老师们的几个小问题以及导师的解答:
肖静导师:老师的问题直达问思辨“行”的环节。孩子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浓厚,乐意仿写,只是在仿写的时候很容易陷在诗人的范文中,怎样让孩子进行个性化表达?
个性化表达与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关系,所以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的事和物寻找素材,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可以表达的“点”。内容个性化,格式可以模仿化,也可以让优秀孩子们引路,把优秀作品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从中寻找自己的独有的创作。
肖静导师:老师,你好!您对教学思考的很深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个人认为,四年级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不用强求“深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对诗歌的理解,老师可以给予两个抓手:1.诗人的个人信息和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2.通过画面、视频带入,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画面,可以更好的感同身受……
肖静导师:老师的问题有深度!“假感情”的朗读确实存在,这和孩子们个体的不同理解有关,有些孩子读不懂的时候,只能模仿着老师的指导,假装很有感情,这个时候叫“仿读”。我们老师还是要给予鼓励,激发他对诗歌的兴趣,让孩子们找到对诗歌的共鸣之处,总能找到一处共鸣,这时候他读出的感情就会不一样了。同时,再有老师和优秀同学的示范朗读,还可以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都可以让孩子从“假读”中慢慢“渐入佳境”。
03
行中思辨,感受灵动的生命
在本次的探讨中,老师们纷纷晒出自家宝贝的作品。看到这些作品不得不感叹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子们的诗虽然稚嫩,但感情非常真挚。正如20世纪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教师诗意的情感和审美,就没有学生的智力发育。”有诗意说明老师活在精神的世界里,生命真正的高贵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思念
父亲啊!
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游戏吗?
还是我们玩游戏时的快乐吗?
我记得,
你记得吗?
*这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把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寄托在字里行间
// 童诗
一声铃响
空中便飘起
无数个童年
* 好一个“无数个童年”,古诗《村居》到现代诗的改写,来自五年级的小朋友
最后,小编衷心祝愿疫情早日结束,孩子们早日结束,期待我们线下相见!
欢迎加入
问思辨官网
备课、上课、教研全面覆盖
学问思辨 格物致知
INTELLECTUAL ESCALATION
PHENOMENON 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