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们从贺丹丹老师的分享中理解到问思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关键点,本次贺丹丹老师将会结合课堂实践上的路径与策略继续与大家分享。
01
前置准备
扩充语言交流体验
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的习作设计中,考虑到许多学生可能缺乏种植经验,并且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设计中包含了一个记录卡的前置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需要鼓励学生们去学校的花坛、小区的绿化带,或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观察和辨识植物,并积累第一手的生活素材,为接下来的分享和展示做好准备。通过深入感受和体悟学生的生活,我们希望能唤醒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必须观察、感受、发现和记录生活,将会有许多思考和对生活之美的感悟,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个单元的习作。在类似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许多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法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体会到这个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渴望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通常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讲解日记的格式后让学生开始写作,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或需求,并没有给予更多的指引。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写日记这种实用文体,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生活,包括与亲人的更亲密感受。
例如,可以以《妈妈的一天》为观察和记录的题材,要求学生留意妈妈在周末的生活轨迹和行动的细节,听听妈妈说了什么,观察妈妈做了什么,还要思考妈妈言行背后的思想和感情。如果学生有这样具体指向的日记需求,那么写完这篇日记后,他们是否会对妈妈的辛勤付出有所改变?原本对妈妈的付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漠不关心的生活态度是否会有所转变?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实现了语文学科要素的落实,也达到了育人目的。基于观察、感受、发现和记录所生成的日记和生活的分享,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爱的温度、深度的思考,以及充实的语言交流体验。
又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贝尔路小学孟繁亮校长的公开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问思辨公众号回复“老屋”即可回顾)。在这个经典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了思辨性的提问。孟校长还努力地创设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比如帮帮“老屋”发朋友圈,或者扮演小动物给留言等等。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表达和分享的欲望。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3月结束的重庆青年教师的优质赛课中,重庆市人民小学的曹理红老师获得一等奖。我认为这个课例非常代表了真实情境中的实用性学习,从中挑选了两个片段,一起来看一看。
在开课之前,曹老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紧张,大家表示很紧张并有一些压力。曹老师提到唱歌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于是提议大家一起唱歌。然而,在播放音乐时出现了问题,没有声音。这让他们感到困惑,而曹老师也慌张起来。刚开始我觉得曹老师太不小心了。然后学生想去请教别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有人说不知道问谁。接着,一个学生提到曹老师旁边有个摄像师,也许他知道怎么办。当摄像师拿起话筒清楚地表达时,我意识到这是曹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摄像师向曹老师解释了问题可能的原因并给出了尝试的建议。于是曹老师照着建议去操作,音乐就响起来了,学生跟着音乐开心地唱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分享的主题是“请教”,而她在开课之前通过设置一个真实课堂中的意外情境,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到遇到问题时可以请教他人,特别是那些专业人士能够直接帮助我们。之后曹老师并没有深入探讨,而是让学生继续唱歌,放松心情,然后正式开课。
接下来,曹老师通过借助请教的情境来逐一讲解步骤:需要明确请教的对象、如何用礼貌的言语......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曹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一个小朋友想把零花钱存到银行,应该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开始请教他人,这回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应该向谁请教。学生说可以请父母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大家发现银行工作人员更合适,于是他们让一个学生当场去向银行工作人员请教。银行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与现场学生连线,回答了他的问题并告诉他具体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回来操作,发现还是没有搞明白,于是通过微课继续解决问题。此刻抛出第二个问题:当我们礼貌地询问之后,仍然有疑问时该怎么办?如何用言辞和节奏提问,以确保更清楚地表达我们的问题?最终我们还需要向别人请教,尤其是在确认某些地方时要重复强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搞清楚问题。简而言之,曹老师在开课之前设置了一个意外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请教他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强调了提问的技巧。所以,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价值。这个方向真的非常有意义和有用。
语文学习总是涉及众多方面,但在实际阅读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采取一些项目式学习方式来推动整个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为要建立一个学习项目,并设定具体任务来推动学习,简单的问题是无法达到期望效果的。而我们实际的阅读和交流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社会,并不断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他们对生活的关注程度,并借助语言交流来实现他们参与社会的效果。
所以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用生活语言来分享和交流对生活意义的理解,通过参与社会并创造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最终使命。比如说,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可以涉及很多话题,包括练字电脑时的练字、说谎、竞争、合作以及交流等。除了这些话题,我们还可以选择更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辩论知识应用到这些话题上,让学生进行辩论。 比如,手机成瘾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采访经常使用手机的人,统计和记录不同年龄段人们喜欢使用手机的原因以及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等。辩论会上,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无论是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一员,还是裁判。这将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改变对手机的认知,避免沉迷其中。通过解决这一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调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综合素养。这样的学习项目能使手机变得更有益于生活,而不是使人变得更加封闭。
在教材中,已经有一些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例如六年级的毕业设计和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以汉字的前世今生作为一个学习项目,通过研究汉字的历史和演变来探究汉字的前生,还可以与汉字的现在和未来进行对比,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利用网络App和小程序的工具,引导学生综合收集、分类、整理和加工信息。最终,可以通过黑板报建议书、考察报告和书法展览等方式来展示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们有可能真正地感受到汉字的历史文化,理解中国汉字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秩序。同时,展望未来的信息化时代,将汉字与高科技融合起来,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因此,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老师们更多地思考和创意,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在这个时代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最后,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儿童本位和儿童立场。
此外,贺老师还以“吴承恩逝世440周年系列活动”为主线,列举了许多案例。【《西游记》的博物馆教学,手抄报项目,西游团队成员简历,西游场景特色美味火焰山,小导游小解说孙悟空孙行者之变,乃至书信归来活动邀请等各个详尽的教学案例分享。】(因内容太多,文章此处略过,欢迎大家从问思辨第七十八期直播回放中详细回顾)
在重庆初中的学习中,有许多学校对新课标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改革是设计了一套试卷,以“大美重庆”为主题展开。试卷的第一道题要求学生找出重庆李子坝开往春天的列车的新闻报道,并通过该报道感受到重庆身边的美景。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语文知识中字、音、字形、语病等综合能力的理解。接下来是学习古文的阅读。
在初中时期,学生学习了一篇名为《三峡》的古文,并进行了一次重庆美景推荐的写作,介绍了重庆美丽的景点。然而,很多学生在这篇习作中局限于介绍火锅或者其他大型景点,他们可能没有达到对重庆文化内涵、发展等更深层次感悟的要求。因此在考试中需要更多的这种能力。此外,还有一个作业,即课本剧测评。这并不是一次考试,而是一项作业。作业选取了一篇历史课文或小说,并设定了几个任务。任务中的第一项是我担任导演,从演员中进行选择。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很容易把语文课变成纯粹的表演课,他们只是上去玩而已,既没有展现出表演特色,也没有展示出高水平的技术含量。总之,在重庆市的中小学生学习中,除了进行课程改革,还注重学生对重庆美景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同时,在评估学生的作业时也要确保真正体现出语文知识和技能。
这位老师安排了一项有趣的作业,要选择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以及文中的主角。他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悟语文的核心——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选演员的活动,他引导学生来思考班上谁适合扮演主角,并给出理由。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深入体验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接下来,“我”负责编写剧情。因为其中有一场戏是主角拿着一把刀剑与国王对话。历史上,是不允许平民持刀剑面见君主的,但小说中却这样写道。作为编剧,“我”需要决定保留这个情节还是恢复历史真相。这个情景的设计其实是在探讨虚构小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最后,“我”会扮演演员的角色,需要表演剧本中一些关键场景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通过写出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学生能更好地体验人物的情感。虽然这个作业以课本剧为契机,但每一个作业和评价都指向语文的核心要素,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不论是新课标还是其他考试和作业,老师和整个教育系统都在努力调整我们的考评方式。包括一二年级的无纸化全国测评。以前,我们常常说看指挥棒怎么指,老师们就按照要求教学。在过去的指挥棒要求下,老师们认为很多教学都没有用处,因为考试不涉及。但是我觉得通过刚刚发现的从顶层课标评价设计要求到各个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建议,再到学校和老师个人课堂上的评价方式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指挥棒正在发生变化。虽然变化的速度可能不是很快,但变化的方向是明确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并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语文,使语文成为生活中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上的一门学科。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为教师个人成长还是学生培养终身能力,都必须让语文变得更实用。要么在风向已经确定时率先向前走,要么在指挥棒转向时被迫跟上。最终,我们必须让语文变得更实用。
以叶圣陶先生的话作为结尾:“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因此,让实用性阅读和交流成为每位老师在活动设计和课堂上努力的方向至关重要。在思辨的大模型构建下,我们将能更好地推进实用性阅读和文本,以及其他学习任务和课程。希望我们能像星光和微光一样,将我们的火炬举得更高,照亮更多的地方,并且每个人都努力做出贡献,从而真正改变教育生态。感谢今晚所有老师的聆听!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教导主任
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