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上手 | 在思辨教学中探索与成长:二年级上第八单元教研共同体回顾
2023年12月21日
浏览量:459
在第八期教研共同体二年级组的教研中,静宁路小学的汪淑琴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不一般的经验,尤其是团队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本期我们将跟随汪老师,一起走进二年级第八单元的单元统整。
最初团队确定的核心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建立持久的相处之道”。三篇课文教学顺序也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安排。在初步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将核心问题定为“如何相处才能长久?”,再将其转化为每篇课文中对应的子问题,这与《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并不符合,也与学生的认知不符。面临困惑和挫折,我们向钱锋院长请教,得到了他的指导和帮助。于是重新进行调整,将核心概念仍然设定为关系,但问题改为“什么样的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比如狐狸和老虎的关系、风娃娃和人们的关系、小熊和松鼠的关系等。基于此理念,我们又对三篇课文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但试教之后,又发现《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深入理解文本欠缺;在《风娃娃》教学进展又过于缓慢,课堂生成不够。
于是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设计,认真深入研读文本——发现《狐假虎威》是一则改编自古老寓言故事的课文,正如严文井所说,“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虽然包裹很小,但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把重点放在课文的语言和文字上,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突破口,进行思辨。同时,我们发现,《风娃娃》是一篇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童话。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团队偏重于童话故事,主要停留在课文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该故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课堂上的教学过于平淡,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得到钱锋院长的指导后,团队决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我们发现“风”这个自然现象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信息,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站在学生的认知点上,重点介绍风的特点,并聚焦于人与风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故事中的善恶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辨人与风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而引发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教学中,我们意识到风在万事万物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类总是趋利避害,需要风来传送风筝。怎样能够让学生于润物无声中明白?我们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透过两只小动物关系变化的情节,探究他们关系变化的原因,进而思考好朋友应该如何相处。基于这样的认识,团队重构的单元的大概念为“关系”,核心问题为“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探究方法是:首先了解故事中两个角色关系的变化,然后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最终探索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整个单元以《狐假虎威》的模型建立探究方法,并将其迁移到后两篇课文以及其他阅读材料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学目标是提取、整合、判断和分析信息,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理解了什么是良好关系,以及如何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将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建立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将分析各种关系的类型,探究关系的持久性,并研究良好关系的相处之道。
根据这个关系模型,我们设计了几个评价方法,包括阅读思维训练、口语表达、续编故事和迁移学习,以巩固学生对关系概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问思辨的思维模型进行构建,每篇课文都以具体的问思辨路径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法贯穿整个学习材料的结构和建构,用一个模型和方法来重塑和探究四篇课文。
◆ 以《狐假虎威》为例,探究狐狸和老虎之间的关系模式,并明确欺骗不能成为朋友的观点;◆ 在《风娃娃》一课中,引导学生专注于探究人与风、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风起于万物之生,人类依赖风和自然,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关系;◆ 最后,在《纸船与风筝》一课,以《狐假虎威》为模型,探究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明确了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这是在《狐假虎威》中的互相给予,以及在《风娃娃》中的互相包容。我们认为这种关系才是真正的好关系。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从假关系到真关系再到好关系,引导学生在逻辑上形成了连贯的概念,实现了学习方法的统一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在实施三维评价以落实单元目标时,我们主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实践。
在本单元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提示、复述、复述课文、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等多种方式来达成学生的目标。针对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我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并结合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支架。例如,在《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中,我们采用了分角色读一读和小组合作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演绎故事。我们还发现在其他课文中,叙述方式存在相似性,于是设计了填一填、点一点、说一说的方式,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另外,在《纸船与风筝》这篇充满温情童话故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识字和写字上,并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准备。整个备课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不断地研读文本,备课和教课,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争论。通过不断地改进设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和成长。
这次教学实践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种研究思辨型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到上课的全过程都进行了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钱老师和教研团队的支持,还有我们的徐江校长和其他语文老师的帮助。我们不仅仅面对了一篇课文,而是三篇课文,三个人共同备课,特别是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我们进行了全员共同备课的探索。在本单元的语文教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是通过提示、复述、课文复述、自主识字和自主阅读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针对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在不同的课文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以复述为例,我们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并考虑到不同的课文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支架。比如,在《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中,自然生动有趣,我们采用了分角色阅读和小组合作表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样有趣的活动来复述故事。在复述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中,我们发现三篇课文的叙述方式具有相似性,学生容易掌握。因此,我们设计了填空、找关键点和点拨讨论的方式,以达到复述故事的目的。比如在《纸船与风筝》这篇温馨的童话故事中,我们设计了根据折线图来复述故事的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三篇课文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突破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识字和写字部分,《纸船与风筝》这一课中渗透了识字方法;而在《狐假虎威》和《风娃娃》这两篇课文中,我们更加关注了识字和写字。由于我们要在同一个班级上连续上三节课,为了方便展示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重点放在第二篇课文。事实上,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有感触。一个单元三篇课文,三位老师教同一班学生,这种授课方式是我们第一次尝试。钱锋院长在听完我们的授课后,认可其授课形式对于教研是有益的尝试,对我们团队来说,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探索过程。
首先,备课实际上对团队来说是一条探索之路。在研读文本、备课和教课的过程中,团队站在自己的教学角度不断地提问,也会出现分歧和争论。但是,在不同班级和学校上课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修改设计,收获和成长是非常大的。我们第一次经历了这种思辨教学模式,从备课到上课的全过程。其次是课时的问题。这样的备课过程不再是个别教师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事情。我们得到了钱锋院长及学校其他语文老师的大力支持。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而是三篇课文。团队对彼此的课文教学设计非常熟悉,特别是《狐假虎威》,更是经历了全员共同备课的洗礼。最后,由于采用思辨教学模式,我们需要进行单元的整体统筹,需要确定大概念和大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所教授的三篇课文之间有一个联系,找到一根线索,将这三个珠子串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单元共同体的意识。虽然这个共同备课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每次发现一个思路并试图实践时,又发现行不通,然后重新建构,包括大概念和每篇课文的教学顺序,经历了多次调整。经历过之后,大家觉得收获是巨大的。正如徐江校长所说,现在站在大概念和大问题之下统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我们非常感谢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钱锋院长对我们的帮助,感谢所有的老师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帮助我们。徐江校长常说,要走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我们今天来分享,实际上也是将我们的单元设计课例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我们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会努力学习,即使艰难也会前行。
*万物启蒙“问思辨”取义于《中庸》传统治学之道,融合现代儿童认知科学,数年迭代,经全国联盟校多年实践,从最初的跨学科在地风物教学,迁移到语文大单元统整,逐步延伸到“全科问思辨”,形成了广受一线教师好评的“万物皆可问思辨”的方法论,是学校全学科通用的探究教学思维支架。